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建议

7
发表时间:2020-03-31 17:13作者: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来源:http://www.chab.org.cn网址:http://www.chab.org.cn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周雪松)日前,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联合主办网上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主持。会上,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尤红,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孙志伟和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文清三位专家分别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应急体系建设”“从新冠疫情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新冠疫情和老年心血管病的防治”为题做精彩演讲。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了有关下一步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建议。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尤红教授从我国老年病、慢性病、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入手,阐述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公共卫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涉及经济、社会等方面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这次疫情防控后期做得较好,前期存在一些问题,医护人员感染死亡的情况也受到广泛关注。尤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医务人员感染在疫情最初出现的情况确实是令人心痛的,原因有三。第一是疫情太突然、太凶猛,准备不足。第二,物资短缺,导致防护不力。第三,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尤红亲历了非典疫情的救治现场,并带领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参与过救灾。“尽管国家有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有完整的规则和流程,但在运行当中,突如其来、不可预料的情况层出不穷,所以现场的指挥有很多细节问题。一方面说明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完善,一方面说明各个情况不同,处理情况也是不同的。”尤红说。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国际问题、政治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她进一步总结道,“既然要建立机制,就证明目前的机制运行还有很大差距,三者如何紧密地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要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医防结合。”

  

全面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孙志伟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了整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卫生应急体系,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能够重新审视公共卫生体系的机会,能够比较和发现其优势与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人民生命健康为第一位,统一指挥,全国一盘棋,策略上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做好基层社区防控,从技术层面,临床救治、检测技术、流行病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进展。”孙志伟说,我们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汲取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主要包括:一是从战略上要认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不仅是一个健康的问题,也是影响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期。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讲,SARS以后有所改善,但在深入进行的医改里面基本没有体现公共卫生内容,公共卫生体系已无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三是加强危机管理。无论从国家治理、国家战略层面,都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

  

孙志伟建议,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经验教训,立足全民健康国家战略需求,做好以下工作:从战略层面进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顶层设计;要坚持和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真正做到以防为主,要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括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从危机管理角度切实提高应急治理能力,仅有预案是不行的,需要审批完善和落实;理顺公共卫生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关系;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及人才队伍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磨难、大考。我们必须痛定思痛,理性思考,‘亡羊补牢’,全面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孙志伟强调。

  

未雨绸缪,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王文清说,这次疫情,中国是上半场,世界是下半场。目前境外输入病例较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促进临床和预防体系的融合而不是愈加分离。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第一,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应急管理体系的目标、对象、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实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第二,建立应对疫情的分级管理模式。第三,提高整体疫情防控治理水平,国家投入医疗保障非常重要。第四,充分认识社区防控的重要性,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要把家庭医生责任制、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临床和预防结合真正落实到位,不要流于形式。第五,健康是一种责任。经过这场生命的历练,在疫情结束后,公众对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会更加重视。“疾病防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天晴时修屋顶,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王文清说。


新闻中心    |    协会工作    |    分会工作      |    会员园地    |    健康北京    |    关于我们    |    5.19感动北京 最美家医
西城区白云观北里六号
100045
010-63406556
bswx88@126.com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