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持续推进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111
会议现场 为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重点任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等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真正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疾病的康复、护理、预防保健服务解决在基层。受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委托,2018年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开展工作稳步进行,在各区卫计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由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和好医生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共同努力下,完成了2018年继续教育必修课的的前期筹备工作,于12日上午9点在北京商务会馆召开2018年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工作例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宋玫、副处长王凯峰、基层处胡宗海、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会长王晨、何永洁、北京医学教育协会朱雅洁、北京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刘枫、副秘书长向世进、好医生教育培训中心经理吕军清、主管孟杰及北京市16区负责人等近50人参会。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何永洁进行筹备情况汇报 会议由王凯峰副处长主持,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永洁首先介绍了2018年社区必修课筹备情况,从课程设置、内容调整、师资安排、培训形式、工作进度、售卡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2018年社区必修课课程设置注重提高社区卫生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全科医生课程共设置154个模块,189个课程,498学时,累计178位专家教授参与授课。其中,公共课:共设置9个模块,9个课程,27学时。岗位课:共设置145个模块,180个课程,471学时,累计169位专家参与授课。社区护理,公共课:共设置4个模块,4个课程,12学时,4位专家参与授课。岗位课:共设置24个模块,24个课程,72学时,24位专家参与授课。预防保健,公共课:共设置4个模块,9个课程,12学时,9位专家参与授课。岗位课:共设置8个模块,20个课程,30学时,20位专家参与授课。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岗位人员的需求,对部分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公共必修课重点是医改专题,包括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医签约服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及社区科研方法、传染病知识等内容; 全科医生岗位必修课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合理用药等课程;社区护士新增了传染病相关知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老年常见病和儿童常见病的社区护理;预防保健人员新增传染病管理、社区中的大数据应用、围产保健、儿童保健、疫苗与疾病、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设计与评价,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邀请到国家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宣武医院等39家单位,各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累计近178名,社区卫生“首席专家、百名健康管理专家”等10余人承担了498学时的教学任务。北京医学教育协会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佑安医院等28位专家承担社区护士必修课授课任务。北京预防医学会邀请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妇幼保健院、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口腔医院、中国健康教育所、北京华信医院等7家单位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累计25名承担授课任务。 继续采取网上和面授的授课形式;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适宜技能培训;调整中医及康复视频教学(技能操作翻转课堂训练);计算机影像读片和心电图读图诊断训练;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实操技能。为了更方便学员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渠道,今年新增加手机APP学习。主要基本功能涵盖培训通知、课程安排等,网上已选课程、可进入学习、申请学分页面,实现手机APP与网页版学习记录同步,保证学分无缝对接。 何永洁对社区必修课培训项目效果评估阶段性研究结果进行简述。从必修课的历时发展沿革,从培训内容、方式、课程设计、授课师资、学员满意度和培训效果6个方面简述了历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从诊疗思维、服务能力、沟通技巧、知识体系4个方面简述了学员对培训效果的综合反馈。从参培动力、培训内容、课程形式、培训形式、学分授予和评价体系6个方面简述了必修课培训仍需改进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建议。对2018年工作提出新思路,认真做好必修课的课程整体设计,各方通力协作,全程跟踪必修课管理培训实效,强化教学管理,严格保证必修课培训质量给予了很强的指导性。 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朱雅洁、北京预防医学会刘枫秘书长和好医生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吕军清对2018年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16区社区必修课负责人对2017年区级社区必修课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各区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持续加强监管,提高站位,结合实际,围绕医疗改革,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改革,继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 北京社区卫生协会会长王晨讲话 王晨会长代表协会表态,基层卫生人员医学教育培训的需求比较大,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一个特殊时期。压力比较大,基层卫生人员选项非常多,迫于工学矛盾,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更新的曲线越来越短,互联网的形式越来受大家所接受,面对面授课形式的高成本,必须在培训形式、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完成基层人员的项目,从4个方面对社区必修课提出新要求。1.教学内容创新,内容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符合需求。2.教学形式生动,面授之间的互动,答疑,以及教学之间的互动教学,包括在课件制作上,怎么用虚拟现实的教学方法等。3.提升师资能力,基层师资的培养要发掘和发现,用创新的眼光来看,使课程更具吸引力是最终目标。师资要不断的筛选、考核,对讲课内容不断的评价。王晨会长强调加强管理,按岗位培训有序的进行,特别加强与各区之间沟通反馈机制,使必修课办的越来越好。 最后王凯峰副处长进行总结发言,从09年开始启动也有10年,委托首都医科大学探索研究,希望课题组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社区必修课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打基础。社区必修课工作分别由市社区卫生协会、医学教育协会、预防医学会从课程设置、师资选取、整个课程的组织,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满足基层卫生人员对学习的需求,除了大家的努力,也跟三个协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提几点要求:1.要高度重视,已经列入年度绩效考评的指标;2.要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不要为了学分学;3.因人施教。按照岗位人员设置,什么样的人学什么课程。社区必修课和全员必修课实际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提高的过程。硬要求不现实,通过渠道引导按岗位学习。克服这种心理,真正把能力素质提高。三家协会和各个区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关的培训的工作。提高各区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市区两级一起努力来满足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最终助力于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再次感谢三个协会,感谢各单位对社区必修课工作的支持,感谢16个区在整个社区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必修课上以及其他教育培训和科研工作对市里的支持和配合,也希望今年总结时成效更突出、效果更显著。 |